万里长征的含义及背景
“万里长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wàlǐchágzhē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非常遥远的征程。它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描绘了古代边疆守军在艰苦环境中长期作战、不畏艰难的精神。
“万里长征”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期间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行动从江西出发,最终到达陕北,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因此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句话表明了长征虽然艰难,但只是整个革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万里长征”既是一个描述长途旅行或征程的成语,也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期间进行的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它不仅体现了古代边疆守军的不屈精神,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英勇奋斗和伟大牺牲。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续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