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这一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本义是指远达上万里的长途旅行或征程。在现代汉语中,“万里长征”更多地被用来比喻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得以完成的伟大事业。
具体来说,“万里长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含义:
1.字面意义:指一万里路的远行,形容非常遥远的旅程。
例如,在唐诗出塞中,王昌龄用“万里长征人未还”来描绘边疆守军的艰苦生活和无尽的思念。
2.历史典故:特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从江西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壮丽征程。
这次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不仅保存了革命的力量,还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长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胜利。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长征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以及整个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影响。
长征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当代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万里长征”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代名词,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代表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