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由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提出,用以形容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最终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这一概念不仅描述了长征的漫长距离,也象征着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远征不仅是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29]]。在两年的时间里,红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并最终成功到达陕甘苏区。
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寻找真理、坚定理想、培育领导人才、塑造革命精神的伟大远征,更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伟大进军。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战略目标、战胜严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革命传统的精华、象征和代表。这种精神包括坚定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是过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更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当代价值与启示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不仅要牢记那段艰辛奋斗的历史,更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长征精神。”这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万里长征”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